澎湖花枝丸的起源

        「金黃酥脆的外皮,鮮嫩有嚼勁的內裏。」相信大家對花枝丸的口感與滋味一點都不陌生;這道風靡於台灣料理界的經典小吃,不知曾經擄獲多少饕客的心,是台灣人從小到大的記憶,不管是正餐或中場休息小點心,都可以見到它的身影。

        在台灣,說起花枝丸,便會想起海洋資源富饒的澎湖,這裡的花枝丸可是極具代表、口感獨具,每當旅遊旺季來到澎湖海島,便有機會品嘗道地的澎湖美食,不免俗的也會購買一些當地名產回家,與親朋好友共享;然而,在這交通網絡便捷的時代,想吃一口澎湖花枝丸並非難事,但你可曾想過,究竟澎湖花枝丸是怎麼被發明出來的呢?

 

        其實關於「澎湖花枝丸的由來」就有此一說;1974年,澎湖縣前議員洪榮郎先生,有感於當地漁產滋味鮮美,花枝、烏賊等產量豐盛,卻沒有良好的產銷機制,導致市場價格不甚理想,因而試圖想方設法提升海鮮的附加價值,並在一次因緣際會下,與昔日同窗顏兩願先生,商討起此事。

        同為食材批發及餐飲相關背景出身的兩人,認為台灣的丸類製品市場可觀,既然如此,為何不將澎湖當地的特色發揮其中,將盛產的花枝結合入菜,這麼一來不僅解決暴殄天物的現況,也為花枝的飲食方法增添多樣性,可謂一舉兩得。

 

        在經過一番味覺試驗後,研發出一款「以花枝打成漿狀,並先後加入調味料」製作而成的丸類商品,其可說是初代澎湖花枝丸;而此商品一出便大受好評,在鄉里之間廣為流傳之餘,也帶動整個澎湖地區花枝丸相關產品的推出 ( 花枝排、花枝漿、花枝油條等... ),形成百家爭鳴的景象。

        隨著花枝丸的知名度逐漸打開,商品在台灣的普及率越來越高,也外銷至鄰近國家及地區,使花枝丸成為一項台灣特有的海鮮丸類口味,而在許多人的心中,含肉率較高、品質優良的花枝丸也成了澎湖名產的代名詞之一。

 

已加入購物車
已更新購物車
網路異常,請重新整理